《奇特的一生》 – 柳比歇夫

谈论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应用于人性的关系
上帝给了我一个灵魂,也借给我一副身体,使用期限是100年以内。
如果说时间统计法专注在效率层面,这样子的描述又并不是非常非常的准确,因为要讲着重效率的程度,资本主义和资本对效率的要求绝对是极致的。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并不可以延长上帝给我们的时间,而是帮助我们节省我们本来就有的时间,甚至是让我们能够认识到时间的存在。
一段摘自书中对时间的生动描述
  这样,时间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人重新又站在镜子前刮起脸来;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被黏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突然被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这种种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是时间挤得满满的缘故吗?真是这个原因吗?到底什么时候你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 是在有很多工作的时候呢,还是在休息的时候?排满了工作的日子可以飞驰而去,也可以过得慢慢吞吞,慢得叫你精疲力竭。不,这里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似乎搞不大清楚。时间的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什么在催促它,什么在阻碍它?p234
  考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作者似乎透过放大镜看到了时间。一分钟走近了;一分钟紧接着一分钟慢慢不断地流逝,但它不是毫无变化、对一切漠不关心地流逝,它关心人们是否重视它,他尽量延长自己,呈现出凝结块和空洞体。结构有着某种含义,在作者眼前如同出现了思想的溪流,时间变得可以理解了……
  对宇宙世间或世界时间 — 作者不敢妄加判断;至于人类的时间,他深信人可以学会去感觉,甚至能听到它潺潺的流逝声。
  时间弯过来,首尾相连,接成了一个圆圈,过去的时间追上并超过了现在的时间,如同在爱丽丝漫游的奇境中一样。在作者眼前,不断流过浪费了的、溜走了的时间,流过了白白荒废、曾经充满青春活力和希望的年华 — 这是空虚的、被吮干了的时间的残骸。p236
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p235
柳比歇夫同人和人一样,自然不会把主要的东西都写下来。但是他对自己思考得很多 — 在这一点上,他也是与众不同的(p250 )。一个人几乎从来不会用笔写的方式去思索他内心珍藏的理想。但作家却应当以主人公内心珍藏的理想为出发点。必须这样做,否则就无法理解所收集到的事实材料。
有许多人不认同时间统计法,作者分析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己做不到通过诋毁和抹黑时间统计法来逃避这个事实。p251
有一种令我惊讶、令我不安的东西存在于那些对柳比歇夫明智的、合理的时间统计法很感兴趣,指望这个方法带来成效的许多实干的、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的口头表达的意见中。p252
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只有向着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柳比歇夫利用时间的方法是与对待时间的道德态度不可分的。
如何做得更多、更快、更好 — 如果只用这种观点对待时间统计法,那么得到的好处也只是附带的。这已经很好,但还不够。关键在于一个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p254
时间统计法是一把威力强大的武器,使用得当能发挥出巨大的效能,使用不当也会伤及使用者的身体与精神,折磨使用者。就好像一个世纪前的火枪,后坐力巨大,需要考虑能不能抵住;或者初代的机枪扫射,扫射一圈后需要在生死瞬息万变的战场小心翼翼地更换红的发烫的枪膛。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