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问题文本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2020年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网络零售逆势增长,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9%,比上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使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问题背景
电子商务增长
疫情期间,网络零售逆世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9%,上升4.2%
问题
网络购物快速发展的原因,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网络购物
定义
消费者使用网页浏览器在互联网上直接从卖家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特点
-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 商品种类多,货源广
- 价格更优惠
问题
- 无法现场试用;高级定制类商品很难销售(高级西装)
- 高价值产品不容易形成购买(汽车)
- 具有实效性商品难保证质量(生鲜果蔬)
讨论模型
为了便于说明网上购物,我们建立一个讨论模型以方便理解:

此模型描述了两大环境商务的表现与关系,它们是线下实体与线上电商的形式,并且从线下实体的模型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分别有向上的趋势箭头。
我们将对模型的四个要素做讨论,它们分别是 环境背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交换渠道。
环境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增加了更多潜在消费者,按照供求理论,网购的潜在需求上升。
生产者
- 对于生产者来说,从线下到线上转移的过程中,能够节省实体店的运营成本,其中包括地租,人力成本,水电费用等等。
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商品价格->(根据价格销量图以及供需原理)更多客户的购买意愿 -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在线上能够得到更多的边际效用,这是由互联网的特质造成的,因为理论上,一家网店可以服务无限的客户,而实体店仅仅能够服务方圆五至十公里的客户。
如果做一个假设,无竞争条件下,一家实体店和一家网店都拥有1000名客户,当它们想获得第1001名客户,实体店需要支付比网店更多的边际广告费用。因为一家实体店周边客数量是固定的,这就像已经拧干的衣服是挤不出更多的水,一定要付出更大的力气。另一方面,如果付出相同的力气,实体店能得到的水会很少,一滴没有甚至把衣服拧坏,而网店则相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消费者
- 经济发展良好,居民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降低。
简单的道理,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才有余力去消费非必需品,而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购买意愿增加 - 人们虽然有钱,但什么商品他们会买?他们什么时候能碰到它们并完成购买?
经济学是供给和需求的配对,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对机制,则经济系统是低效的,这方面要归功于近些年来自外国的消费者理论,品牌定位自己精准广告投放方式。 - 除了已有市场,电商的触手经由拼多多、快手,往更底层大众的视野深入,做大整个电商市场的蛋糕。
交换渠道
生产者与消费者讲过了,那么它们之间的渠道是否畅通呢?
- 货物渠道: 中国发达的交通网络,以及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高效物流网。
中国作为基建王者归来,公路里程?公里,铁路里程?公里,航班数量?条;在最忙碌的春节、618、双十一、双十二,每秒只是淘宝便处理?万订单,可见货物渠道在万千快递小哥的奔走下非常快捷与畅通。 - 金钱渠道: 随着电子化趋势,现金越来越少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子支付方式——微信钱包,支付宝,甚至它们背后有自己的自建金融体系,实现一键(扫)购买。
- 渠道背景: 国家工商局2015年1月23日颁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2015年3月15日,《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正式实施;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这些想关法律为消费者网购打上了一支强心剂。
未来发展趋势
从网购的问题入手,未来电子商务趋势有两点:
- 排除自身现阶段的问题
- 具有实效性的商品(生鲜)——河马生鲜
- 高价值商品很难出售(汽车),虽然整车仍然很少,但是汽车售后的电子商务零部件已经出现,并且具咨询公司Frost&Suillvan预计,直到2022年,线上零部件销售额以15%的速度增长,成为一个价值500亿美元的产业。
- 现场无法试用,定制产品——AR, VR技术应用
- 结合新技术(5G, AI, AR, VR)制造更多的消费需求
大数据,物联网与AI结合,让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人们只需动动手指头,便可得到我们未意识到却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如果字数不够,则可写关于疫情下电子商务短期增长的原因讨论]
总结
网购的发展是一个从体验差速度慢品种少到现在方便快捷满意的过程,并且网购的发展是中国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