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一直存在我的草稿里面,我断断续续地想着怎么去写它,很久都没有头绪。因为就个人来说,我都是一个人居多,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乃至后来工作了,恰巧赶上了今年春节的新冠疫情爆发,跟同事还没聊熟呢,就远程在家工作了。
因此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对公共领域「人际领域」很有发言权的一个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我仅仅是把我自己的理解写下来,而且这个理解本身也可能跟随我即将碰到的和产生联系的人事物及自己内心的目标而改变。
在你我找到自己的 好好 朋友 之前,我们真的懂得 人际 社交 吗?
这个问题我知道,我思考了很久。对于不喜欢社交活动的人,有人把这种不爱说话的人称为内向,或许有部分吧,每个人的性格除了天生也有后来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经历所组成。
我并不能说自己是完全内向者,小时候我是最淘气的那种孩子,受伤无数次,能把自己两只手臂给同时摔脱臼,骑车出过“飞车”事故屁股磨肿,自己敢拿机器压自己的手,自己拿鞭炮炸了自己的手,空调冷气开16度不觉得冷,坐在转椅上左右晃着会跟着点播频道不自觉哼歌,差点跳2次楼,差点淹死3次的男人。
回忆下来,我觉得能看到我写下这一段文字的读者是多么的幸运,因为按照概率来说,我应该已经见过几次阎王,喝过几回孟婆汤,走过几趟人界甚至动物界,学过几种人类语言甚至动物语。
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公共领域代表一个人可以和其他人很好的合作,以达到认识别人的目的,这是为成为 好好 朋友 之前的第一步。如果把自己发展的公共领域看作一个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三个组成要件是:
- 要素: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
- 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目标:每个人的目标与整个系统的目标。
要素
每一个被纳入系统内部的人都是你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它可以是你的同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可以是你经常去餐厅的老板「热情和你打招呼,知道你的用餐习惯」,一起上兴趣课补习班的女孩「有共同的兴趣,聊得来」,即使毕业后有幸在同一个城市还经常联系的同学「周末出去唠嗑,喝奶茶」。
可能有些人你是有目的性的认识接触,比如某一个客户代表,约去打高尔夫球谈生意,或者无意中你们相识,虽然多出现在韩剧里,但也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由你为中心,你就在周围布下了一张大人际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自己没有主动接触别人,你所处网络内的要素就不会多,网络可能不会大,但是你主动认识人,你的网络也仅仅是可能会非常巨大。
为什么是说可能很大呢?这需要说下一个要素——关系。
关系
认识人其实非常的容易,只需要拿到联系方式,便是完成要素的收集工作。难在之后你们如何交流,加深联系和维护联系。有些人,你认识容易,但是却难以有进一步的关系;有些人,认识难,但是一旦开了个头,就是很好的关系,也容易维护。
整张网络中,有人跟你比较熟,有人跟你比较疏远,这里可以引入“强关系”,“弱关系”的社会学概念,这个概念是美国教授格兰诺维特出的,用于分析美国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却是反直觉的,美国社会是一个弱关系社会——真正帮的上忙的,是关系比较弱的一面之交,而不是天天跟你吃喝嫖赌的老铁们。
为什么呢?
原来你跟好朋友天天碰面,那一定是住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下,发生的事情差不多,大家做的事情也差不多。简单说这堆朋友是舒适圈内相遇的,排除个人性格因素,就是我不需要跟你有很多的交流,我就知道你的大概情况,因为我也在这个条件下生活,我喜欢的你肯定也喜欢,交流自然不费力气,以前大学同班同学,大学宿舍上下铺,现在工作单位同事。
如果踏出这个舒适圈呢?
我们就得花些精力和注意力去和别人交流了,要尝试互相找话题,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上的反馈、支持和照顾。而且现在这个社交环境,大家都特别精明,你稍微问多一点点,对面就一惊一乍的,搞得好像隔着网线能把你给怎么了,更别提给人主动扣帽子,动不动说别人哪里哪里不好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给人感觉勇于破圈的人都是有原因,要么性格上外向,喜欢遇见新的人,要么就是认识的人能帮自己,精致利己主义,这个还是比较多。
即使你认识的人数非常多,如果你们之间关系都非常密集,那么你这网是这么一块,你也很难通过他们知道其他东西,如果你认识的不算多,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其实你知道的东西可比画地自圈的人强上好几个次元。
目标
让你的整个人际网络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组织在拥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情况下,每一个在网络中的人都会自发地在最终目标的启发下,做出最适合自己和集体的决定。
当然,人各有不同,萝卜白菜,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白菜,如果说要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的话,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的更好。你可能同时跟100个人都有联系,那么你们100个人都有自己的大目标,那就是生活越来越好。
除了大目标,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多个小目标,100个人也会各自有自己的小圈子,因为当下他们需要如此,来为自己生活越来越好的大目标服务,比如朋友A上大学选专业,不知道选哪个好,最近和学姐学长老师走的比较近,朋友B刚工作和同事不太熟,所以经常参加公司的聚会,朋友C考虑买房,所以跟房产中介联系比较多,经常跑到售楼处看看房价的波动等等等等。
群体的互赖关系以个人独立为先决条件
当一个人慢慢地养成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的习惯后,让自己个人变得优秀,才会开始慢慢地向公共领域靠近。
其实这是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牛逼的人其实都差不多,
忍人所不忍 能人所不能
古来司马懿装疯卖傻,霸王项羽威震汉中,一个能忍,一个能打,但是却一成一败。
想一想,如果司马懿装疯卖傻时仅仅独自策划,势单力薄,司马家也开创不了晋朝,还是众人的推动下夺下政权,这是不是说明司马家人际关系根基的深厚。
而项羽,却心里未有关怀天下,起码是关心手下的心怀,虽有百万雄狮,仍然不过是一个人的战斗,输给了汉朝的开创者们「刘邦、张良、萧何和韩信」。
人际交往的方式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第六章,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需要耐心和时间,并且告诉我们7种维系关系的方式:
- 理解他人:“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就要怎样对待人。” 如果你希望别人了解你的实际需要,首先要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实际需要,然后给予帮助和支持。
- 注意小节:人的内心都是极其柔弱和敏感的,不分年龄和资历。
- 信守承诺:守信是一大笔储蓄,背信则是庞大支出,代价往往超出其他任何过失。
- 明确期望:很多期望是含蓄的,从没有明白地说出来,造成误会。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期望,让相关的每一个人都了解。
- 正直诚信:正直诚信能够产生信任,也是其他感情投资的基础。
- 勇于致歉:承认自己错误的勇气并非人人具备,只有坚定自持、深具安全感的人能够做到。
- 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
但凡是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危机,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是好事,那其实说明两个人对对方足够坦诚。
在爱情上认为世上存在跟你完美契合的另一半的人,别傻了,清醒一点,一个人跟你关系上完全没有冲突的人,要么没谈过恋爱啥都不懂,要么就是别有所图。出了问题,两个人能协调解决,这个关系会更好,拖着加冲突,死刑就不远了。
这个无论套在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都是同理,你看看,但凡后来关系融洽的人,那都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相处问题走出来的。《亮剑》里面,李云龙和楚云飞是不是敌人,但是你看到后面会知道,那是英雄惜英雄,如果不是政治立场这个没法解决的问题,他们俩绝对是铁铁,肥皂满地捡。
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明白关系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维护。
人际交往不是毫无底线的退让
第一部分,我们说人际关系是个人、关系和目标的网,第二段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到的人际交往的方式。
逻辑上,感觉很通顺,大家可能觉得只要跟着书中说的方式走,那么就能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了吗?
答案其实也不是,为什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你对人际关系的策略里面,只有以上7条方式,你在现实社会中会被叫成什么?
对,老实人,好人的帽子就往你头上飞过来了,黑色的还好,要是来个绿色的呢,你顶不顶得住,要是来一群绿色的呢,你真顶得住?
你待人谦和,却也得身怀利器,有自己的合理伤害权,用博弈论来说,就是一报还一报,因为带剑的契约才有效。
这不是毫无根据的说法,美国密西根大学的学者罗伯特·爱克斯罗德,组织了一场计算机模拟竞赛,进行重复的博弈试验。竞赛是一个选择合作和不合作的游戏,如果双方合作,利益双方都有,如果一方不合作,不合作方什么事都没有,另一方将受重罚,如果都不合作,双方受到轻罚。每轮游戏都会以单循环赛的方式重复玩200次,参赛选手是计算机,也就是研究学者们创造的程序。第一轮游戏,14个程序参加,最终桂冠属于“一报还一报(TITFORTAT)”的策略。为了验证,又展开了第二轮,63个程序参加,还是相同的程序得到了胜利。
由此,不考虑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感情因素,但从程序的绝对理性出发,一报还一报是真正的王者,这是否已经证明了一些问题呢?
所以不要随便相信网上传来传去的鸡汤,吃亏是福,真的,现在吃过的亏以后会变成多几倍的回报还给你。是个屁,那个说这句话的人可能自己才刚踩在温饱线上呢,你还相信?尤其是那种理论满天飞的缝合怪,空话一堆,敢不敢让我看一眼你们的微信朋友圈。
在关系领域里,保护好自己本身应该就有的权益,是你要考虑的第一大事,在尊重平等的原则下,做进一步的互动。
人际关系的优化需要耐心
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关系,没有那么界限分明,它们有模糊的地带。不像传统的人对待恋爱问题,在你大学毕业之前,严令禁止你早恋,大学一毕业,恨不得你化身魔术师,从裤裆里掏出一个新娘子,夸张点带去医院准备剖腹,孩子都准备好了,就等你来剖。
耐心,怎么说。我觉得是两个东西。
坚持寻找优秀的人
主动地坚持扩展人际圈,重在坚持。只有不停地遇到新的人,你才有可能扩展人际圈。扩展到一半累了不坚持了,又回到了画地自圈的境地。
人际这个东西,它不是你整个人对关系的理解转变过来就能够马上变好的,人际关系,那就是跟你接触的人有关,如果你碰不到好的人,即使你再好,那也是白搭。
况且优秀的人还是少数,一天即使你遇到20个这样的人,你有机会开口和其中一个说上话吗?优秀本身就是稀缺的,你在生活中能不能持续地遇到新的人,能分辨出优秀的人是怎样的吗?
因为牛逼又高调优秀的人你够不到,牛逼又低调优秀的人你看不出来,将要牛逼的优秀的人你瞧不起,让你拿出点本事来你就剩下一张吃饭的嘴。
你以为是懒蛤蟆想吃天鹅肉,结果你才是那只癞蛤蟆,有机会吃丑小鸭肉,你还嫌难看,果断白给,因吹丝挺(空耳)。
培养优秀的人
心里容得下每一个遇到的人,重在宽容。人都有缺点,容得下一个人的小毛病,别人的怪异之处,你才能看到他们背后更怪异的地方,认识到他们真正独特的地方和始末。
就算因为种种因素,你遇不到优秀的人,优秀的你也可以自己动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让自己身边的人变得更加优秀。你要相信人都有塑造性,而且人都想变好的。
比如夸夸身边的朋友的优点,在合适的时候提出自己善意的成长建议。当然如果你没实力不要乱给人指路,将来别人发现此路不通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一个朋友,这是害人,而且害人终害己;更不是让你毫无缘由的夸,明明到了乔碧萝的段位,你还夸人好看。要么被夸的人蠢过头了,要么我怀疑你有不纯的动机,二十出头就不想努力了,看人家乔碧萝阿姨都比你努力。
当然让你夸人也不是什么人你都夸,培养是选择之后的结果。我前面强调过尊重平等的大原则,这里不妨再强调一次。对于那种动不动别人欠你几百万的,动不动发脾气的,动不动乱bb的人,我就闭上我的嘴了。
对不起,我压根就不想遇见你,我也只是你生命的一个过客,你也别来找我,我自己和自己玩都比跟你开心。还有那些动不动说别人差劲的人才是最差劲的,你的生活里可能除了糟糕之外只有更糟糕。
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在有限的条件下照顾不了无限的朋友,更何况是花时间和精力批评你的朋友呢?友谊的小船不是说翻就翻,友谊的小船早该翻了,只是你在苦苦单方面维系的话,那就让它翻掉吧。
耐心提升自己,耐心结交朋友,耐心与人沟通,无论是你还是你的朋友,一点一点的量变会给你带来想像不到的质变。
总结
其实,人际关系上还是有很多变化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从外向到内向,从只是对别人好,到也对自己好,从分离到相遇,见过背叛也尝到信任。尽管活得不长,不敢夸张,但是大抵是真的知道了挺多人很多人半辈子才能明白的事情吧。
我希望我对人际关系的展开传递给我的读者一个清晰的印象,同时我也在努力的改善着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希望耐心读完文章的朋友能够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
因为愿意耐心听朋友说话并且包容他接受他的人,是多么善良的人呀!
希望我们一起努力。
如果可以的话,麻烦各位朋友分享本文给你关心的人,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之间可以更好。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