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一个国家在给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的和。
- 最终产品 (final goods):用于消费,不再进入下一阶段生产过程的产品。
- 附加值 (value added):某一个环节上的附加值指的是售价与购进价格的差额。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是没有足够大的GDP的国家,肯定不是强大富裕的国家。
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一个最合适的GDP。
在新闻媒体上,这个词每天都可以见到、听到。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格总和。
细看一下定义,首先,
GDP是一个价格概念,是市场价格的和
为什么GDP要用价格来做标尺,而不直接用实物呢?
一个国家生产的东西种类成千上万,如果我们直接使用实物,比如100万辆汽车,5000万件衬衣,10亿瓶水,显然我们是不能把它们直接加起来,那么这一堆东西放在一起就毫无意义。
所以要想把不同的东西加起来,就得找到共同的单位。幸好,我们从实物商业交换的不便中发明了金钱,然后使用金钱的数量衡量商品的价值形成价格。并使用价格的数字将不同实物单位的东西加起来,最终得到一个有意义的总数值。通过这个数值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活跃程度。
其次,
GDP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
为了准确的表达经济的运行情况和国家人民所享受的福利,GDP的统计不包括中间产品,需要避免发生重复计算。
比如我们拿口罩来做说明,口罩制作的材料简单来说为无纺布、鼻梁筋、耳挂。如果一家公司的口罩是10元,无纺布5元,鼻梁筋1元,耳挂1元,公司加工和利润加起来占3元。
当一个口罩被制作并且被消费者购买佩戴后,才能说这是有效的GDP,如果被购买但是没有消费,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有保质期的商品上,比如生鲜奶制品,它们被购买但没有被吃掉,虽然增加了GDP但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福利,人们没充分享受到它们,这部分失效的GDP与真实GDP加在一起就是名义GDP。
那么GDP的计算过程应该怎么算呢?
如果我们把全部产品都加在一起,口罩+无纺布+鼻梁筋+耳挂 = 10 + 5 + 1 + 1= 17元。你会发现它们为社会带来了17元的GDP,可实际上消费者只会拿出10元买到一个口罩,所以一个给社会带来17元GDP的口罩消费者愿意花10元,这显然不正常。
原因在哪里呢?
你会发现其实在口罩10元里面已经包含了7元,制作口罩的额材料被重复计算了。
为了解决这样重复计算的问题,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采用了一个计算“附加值”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每个环节的附加值,就是出售的价格减去购进的价格的差额。只要把每个人都计算这个附加值,把这些附加值加起来,就是最终产品的价格的和。
提供原材料的厂商们向政府上报5元,1元,1元,制作口罩的厂商向政府上报3元(10-7),它们加起来就是10元的GDP。而所谓的增值税,就是从厂商上报的附加值中扣除百分之几的费用上交政府,政府就不会对产品进行重复纳税了。
第三,
GDP是一个生产概念,不是消费概念。
GDP并不能说明一个地区的消费状况,用经济学的概念来说,GDP只能说明供给的情况,但是需求却常常不等于供给。
厂商也会遇到卖不出去东西的时候,可能原本100块钱的东西,只好50块钱卖出去,而计算GDP却算成了100元而不是50元。而另外50元算在了最终的零售商手里,如果这些商品会过期,就会变成企业营业亏算,如果能够保存,则会变成企业的商品存货。
反之,如果原本100块钱的东西,卖出了150元,GDP也还是100元而不是150元。而多出来的50元则是来自于以前统计过的却没能卖出去的存货中扣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次的计算都是100元,但是多出来和少了的部分却会以另一种形式保存,浪费或扣除。
除此之外,我们熟悉的股票、债券,黄金等金融市场、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GDP不会把它们计算在内,因为它们并不是“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还有二手市场上买卖交易的商品,它们在第一次被购买的时候就已经计算了GDP,所以二手市场的商品不会被再次计入GDP,避免二次计算GDP。
第四,
GDP是流量概念,不是存量
存量是一个时间点上的量,比如你现在的银行账户是多少,中国的人口是多少,全球花冠病毒疫情的感染人数是多少,并不牵涉到时间和其他尺度对比。
流量是则关于两个存量,是同一事物在某种尺度下两个存量的对比。这种尺度可以是时间,可以是地点,可以是某种特定状态,比如银行账户一个月的现金流,中国在两个临近省份的人口数量,中国人看待疫情和歪果仁看待疫情的态度。
GDP的流量概念,往往是指一年内,GDP数值的变化,所以GDP统计的商品和服务,必须是这一年新生产出来的。所以如果一个清朝霁蓝釉水盛瓷器被拍卖,它的出售价格并不能计算在GDP里面,因为这件文物在清代的时候就算过一次GDP了。虽然文物不算在GDP中,但是文物拍卖产业形成的服务体系创造的财富却算在GDP中。
第五,
GDP是个地理概念
GDP的计算是按照所在国家来计算的。中国的GDP是指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即大陆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只要是在大陆境内生产的产品,都算作是中国的GDP,即使是外资企业生产的;而所有在大陆以外生产的产品,即使是中国人生产的都不是中国的GDP。
比如疫情期间,世界各地的小伙伴都会向中国寄口罩、消毒液等产品,这种是属于自发性的捐赠,这部分GDP应该计入了你们所在购买国家的GDP中;也有国内的企业直接购买国外厂商的医疗产品部件和医疗服务,在国内生产最终产品或提供医疗服务并出售,那么除去购买部件和医疗服务的费用外,这些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福利,则算在国内的GDP中。
比GDP更有意义的指标 — 人均GDP
GDP是经济总量的指标,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生产的东西很多,就好像一个餐馆,你一天能做100份食品,很厉害。
但是如果要衡量当地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则需要和人挂钩,也就是人均GDP,GDP除以这个国家的人口存量。你一家餐厅虽然一天做100份食物,但是却是200个人分来吃,我们可以说,这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太低了,你们有200个人,可是只生产了100个人的商品和服务。同样100份食物,人家美国可能是20个人分来吃,那么他们很牛逼,1个人能占有5份食物,所以美国是一个富裕的发达国家和强国。
中国,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的数据,GDP是95万亿元(万亿=12个0),人口是13.9亿。虽然GDP量很大,可人均GDP只有6.8万,经常被我们拿来当做竞争对手的美国,人均43.9万元,这个差距是相当的大,足足有6倍。


感觉应了那一句,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脆弱的,但只要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总结
GDP是经济学家们找到的表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好指标,但再好的指标也会会有缺陷,GDP不能反映没有价格但是同样增进人民福利的东西(做饭、洗衣服、自己骑车出行),不能反映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另外对于不合法行为,违法犯罪和偷税漏税的行为,它们的价格同样也不计入GDP中。
即使GDP有这些毛病,我们仍然在使用这样一套计算方式,而且没有能替代GDP的指标,因为剩下的指标存在的毛病更多。
往期文章:
这是我的生活见闻、体验与心得,我会在这里做自己的记录和抒发,我想要把所有好玩的,有趣的,新奇的和真挚的想法记录下来,留给以后的自己,告诉现在的你们{笑}
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获得过思考和启发,如果你想看到我制作更多用心的文章,欢迎通过订阅的方式关注我的频道,每一个关注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