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

关键词:

  • 财政 (public finance) :政府的收支活动。
  •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 每个人不管是否付费都可以消费的物品。
  • 税收 (taxation) :政府利用强制力,无偿从居民或者企业取得的收入。
  •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政府改变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规模,以及改变税收,调节总需求的手段。
  • 乘数效应 (multiplier effect) :某些支出的变化,引起总产量数倍的变化。
  •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 teffect) :如果财政支出过多,企业和个人获得资金就困难了,利率就将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支出、消费支出就会减少,政府的支出就“挤出”了民间支出。

财政是关于理财的政事,也就是政府如何理财,财政的本质是提供公共物品。税收是政府不用支付任何代价就可以从居民手里拿到的货币或实物。财政政策就是政府举债借钱、花钱买东西以及变动税收。

必须声明的是,负债不一定是坏事

某种意义上说,金融产品本身就是信贷和负债,你把钱存到银行,是把钱借贷给了银行,银行借贷给其他人,返回你更多的钱;你用钱买国债,是把钱借给了国家政府,政府规划钱怎么投资到有意义的项目,人民从中可能得到收益,你能从国家构建项目中得到相应的回馈;你买基金或发起资金信托,把钱托给了某个个人或企业,由他们做投资,返回回报。

如果负债是以个毫无收益甚至带来破坏的事情,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就不会有如此兴盛的金融行业,华尔街不会名声大噪,纳兹达克的IPO钟声不会敲响,纽约证券交易所里的交易员不会在牛市声嘶力竭地报价,熊市灰头哭脸天台见。

金融市场机制虽然有很大的作用,可也会有失灵的时候,1929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次贷危机。这时需要政府出面,对市场这台机器做引导和调试。政府对市场能做的一系列干预,我们称之为经济政策

那么,什么是经济政策呢?它是如何调控金融市场的呢?

经济政策

在短期,一个国家均衡的GDP,或者说最佳产量,是由总需求决定的。所有的经济政策就是调节总需求,让它达到适当水平。防止人们短期内疯狂买东西把手脚全剁了,也不能让人们成一毛不拔一毫不花的吝啬鬼,政府在两种极端环境下通过政策手段积极展现自己斡旋平衡手。

政策特点:即所有的政策都是短期的,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期的,一成不变的。

要怎么理解这个特点?

今晚要做个五秒真男人,所以你服用了蓝色小药丸来撑场,那你也不能天天这么吃吖,你女票爽了。首先你自己身子受不了,哪天发现自己药物成瘾没有那个就不行了,你怎么办,下半生要如何度过?再者,你女票就是想要你吃那个,客户养成了消费的习惯,累得自己像泰迪不说,还挺费钱。(上网查了一下,这蓝色小药丸一颗要20元,挺贵的,顶一包硬盒芙蓉王)

经济政策主要分为两类,一个是财政政策,归中央政府管,另一个是货币政策,归中央银行管。

本次由于篇幅,我们将详细的解读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以后会讲。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就是政府理财的事情,政府有自己的收入,同时政府需要为了建造更好的国家,而将自己的收入有计划的支出,购买商品、资产或劳务,或者干脆把手里的钱交给另一些人消费。

政府花钱和收钱有什么目的呢?

  • 提供公共物品
  • 调节总需求

提供公共物品

在一个经济平稳的年代,政府希望国家变得更好更强大,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人民生活条件更好,所以政府提供了非常多的公共物品,人民可以免费的享受他们的服务,国家会建立公立的学校,保证基本医疗,建造和养护城与城间的交通要道,保护环境适合人居住。

公共物品理论上两个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多一个人或少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影响上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就好像已经计划好一条地铁线路一天开18个小时,每小时跑一趟线路,无论是多一个人上了地铁,还是少一个人上地铁,地铁还是每天开18趟,不会因为多一个人就跑的17趟,少一个人就跑20趟。

非排他性。简单说,公共物品并不能被“霸占”。就算你是富二代,你也没法说这是你家开的地铁,只为自己服务,那么你会被人从车里扔出去。如果是重要的公共领域,个人资本是会被拒之门外的,另外公共物品的特点多是回报低,周期长,运营累的业务,与私人资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不能达成统一。

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大的惠民的大工程,基本都是政府作庄,港珠澳大桥,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遍及全国的高铁运输等等。

调节总需求

社会的总需求有四个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生产者的生产和投资意愿,政府的支出和净出口。

在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经济局势动荡的时候,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政策,让社会的总需求平稳地增加,不至于上升过快,导致国内产能跟不上,物价飞涨;上升过慢,导致国内产能过多,商品库存堆积。

终于说到政府的财政政策手段了,政府的支出和政府的税收

税收

税收有三个特征:

  • 强制性:政府征税斌不问纳税人是否喜欢,往往违背纳税人的意志。
  • 无偿性:政府取得税收后,不用给纳税人任何回报,白嫖。
  • 法律规范性:政府征税依据的是法律,是预想规定好的,不是随意征收。

由此,税收是政府的主要稳定的财政收入,比重一般达到90%以上,非常非常重要,而且税收覆盖的范围非常广,只要是在政府管辖范围的公民,都必须要向政府交税。

政府想得到更多的税,要么促进经济繁荣,交易活跃,从经济中产生的税会变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比如房地产业和金融交易产业;要么就是多点人口,以后多个人,多一份税钱,刺激生育,吸收外来优质人口等等。

当政府决定改变税收策略的时候,会调整所有人的利益,必然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那么,税收如何影响人们呢?

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时,也就是社会上流通的钱过多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和投资就会下降,从而达到短时间降低社会总需求的效果。总需求需求降低拖累GDP上升势头,企业不再继续做更多的产品和投资,社会总需求进一步下降,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时我们说经济冷却了。

反过来,社会出现通货紧缩的时候,社会上流通的钱不多、没人愿意花钱的时候,政府减税,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让个人愿意花钱,企业愿意招人,增加总需求,提高GDP,企业产品卖出去,更有意愿生产和投资,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增加,最终达到平衡状态,这时我们说经济起稳了。

开支

政府花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购买支出,政府花钱后,得到了相应的商品和劳务。比如国防,政府得到了武器和士兵的劳务;第二种是转移支付,政府通过某些方法,把手里的钱分给其他人,让他们消费手中的钱。比如从富人手中收取更多的税,以补助的形式发放社会救济金。

3月25日,美国华盛顿,美国国会参议院拖过了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止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

其内容中有向年收入不足7.5万美元的每个单身承认一次性最多发放1200美元, 为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的每对夫妇最多支付2400美元,为每个孩子增加500美元; 失业救济金每周增加600美元, 最多持续4个月;

这部分措施就是属于转移支付,因为美国家庭本身没有储蓄的习惯,突然间没了工作,政府就直接发钱给他们花。

同样有购买支出的增加,向医疗机构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 270亿美元将用于开发疫苗、生产和购买关键医疗物资;获得更好更多的医疗服务和产品。

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政府财政支出按照对经济的促进和抑制分为扩张性紧缩性组合策略。扩张性组合拳以扩大总需求为目标,降税,增加政府支出;紧缩性组合拳以缩小总需求为目标,增税,减少政府支出。

综上所述,当一个政府需要实行财政政策的时候,他们会怎么选择,是否有自己的偏好?

有的,由于两种财政政策的特点,政府对财政是有自己的偏向性,更偏向于改变政府支出,而不是轻易更改税率。

为什么不会常做减税的政策呢?

首先,税率对的更改对政府的影响很大,因为90%的收入都是从税收中得到,税率不能轻易更改。

其次,这里就不得不搬出让西方世界引以为傲的福利政策了,欧洲有很多高福利的国家。拿法国政府为例,给收入低的人提供各种各样的福利,家庭补助(AF),幼儿补助(PAJE),开学补助(ARS),房屋补助(APL),最低生活保障金(RSA),低收入老人补助(ASPA),失业补助(ASS)。法国能拿出这么多福利,除了经济强国的地位外,法国也是一个全球税负最重的国家。

还记得法国上一年把法国政府搞的焦头烂额的黄马甲运动么,就是一群人穿着黄色的交通防护服抗议游行,其中一项抗议的就是法国政府决定加收燃油税的决定。因为增加燃油税,无异于减少法国人得到的收入。虽然按照税率增加的幅度,柴油增加了7.6分欧元,汽油价格增加了3.9分欧元,但对于频繁消耗汽油柴油的人来说,一个月会增加一笔不小的交通费用。

把税升高就这么难了,并且运动还造成了破坏,影响了法国的旅游业,4个月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亿欧元,就更别提降税的决定了。所以政府做减税的决定必须非常谨慎

那么为什么相对于税率的改变,政府更喜欢改变支出?

相比于改变税率,影响全部人。第一,改变支出是一个灵活的手段,政府能够决定收入是自己用,还是给民众分发。第二,政府可以直接使用一笔钱到自己想要刺激的地方,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政府的支出花出去后,经济的连锁反应很快就会出现。第三,它不会激起民众的情绪,税收增加会让人们觉得政府从自己的口袋抢走了钱,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等手段,“温和”的把人们的存款拿来投入到经济的运作中。

财政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

乘数效应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的支出就是他的收入。当第一个人拿到了政府的钱,花出去后,第二人就有了收入,他可以继续花掉这笔钱,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个人也相应能从支出上得到收入,把所有的支出累计到一起,最初一笔不大的支出可以引起后续一系列的支出,增加了成倍的社会需求,这就是财政支出的乘数效应。所以财政支出不必很多,但产生的效果非常大。

逆向思考,宏观经济中的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你的收入就是他的支出。当第一个人减少了消费,第二个人就没收入了,他削减了支出,然后第三、第四、第五个人也相应没有得到收入,把所有支出放在一起,会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抑制作用。

挤出效应

很多家庭都会把钱存在银行里,你可能不知道,你放在银行的存款除了一部分留在银行,剩下的资金会以贷款的方式回流到社会上。当政府决定向社会借大量钱的时候,由于政府的信用更高,它能从剩下资金里拿走一大部分。而私人部门或者企业不得不去争夺最后剩下的一点钱,狼多肉少,对于私人部门和企业的贷款利率就会迅速走高,导致企业和私人部门不愿意借钱投资。这就相当于政府用自己的支出和投资替代了原本想要支出和投资的私人部门和企业,把他们从总需求里挤了出去,这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政府的权衡

如果我们单看乘数效应,会说,政府支出真是不错,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要多用。单看挤出效应,又会担心,如果政府用力过猛,反而会打击社会的私人企业和部门的消费和投资热情,要少用。

凯恩斯在萧条时期开创的财政手段,是专门面向经济萧条制定,那时不会出现挤出效应的,如今很多国家沿用了这些经济策略。

这里不得不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也是政策是短期有效的原因。所以,政策是经常变化的,比如特朗普今天责备中国传播了新冠病毒,明天又赞扬中国3个月的抗疫成果。

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正因如此,财政的政策决策者需要对宏观经济情势有正确的判断,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该收手时也得收手。

引用:

http://www.xineurope.com/thread-1942836-1-1.html,除了房补,我们还可以享受哪些法国福利?2014-10-22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39723/answer/52942979,欧洲发达国家政府为什么实行高福利?作者-惠可以,2015-09-09
https://new.qq.com/omn/20190319/20190319A0CCR6.html,“黄马甲”运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己达1.7亿欧元,旅法华人战报,2019-03-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ellow_vests_movement,黄背心运动

往期文章:


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获得过思考和启发,如果你想看到我制作更多用心的文章,欢迎通过订阅的方式关注我的频道,每一个关注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我们下期见。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