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量的投入与最大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在保持其他投入不变,单独增加某一种投入的一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在技术上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单独增加某一种投入的一单位,所增加的总产量越来越少。
-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协调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创新的能力。
- 经济利润(econimic profit):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
- 正常利润(nromal profit):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
-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
- 固定成本(fixed cost):与产量无关的成本,或者说产量为零时的总成本。
-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产量为零时,总可变成本是零。
-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总可变成本除以总产量。
厂商
厂商就是企业、生产者。经济学家认为厂商是一个生产函数,他的自变量是生产所需要的投入(原材料,劳动和资本等),因变量是产量,此函数描述投入品数量与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产量的特点是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是保持其他所有要素的投入不变,单独增加某一个要素单位所能增加的总产量。
边际产量递减的含义是,在保持其他投入的量不变的条件下,让某一种投入要素的量不断增加,这种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增加越来越少。
边际产量并非总是递减,也会有递增的情况。边际产量递增,是劳动分工造成的,分工是减少资源的闲置,使效率提升,最终提高了边际产量。
厂商的目标
跟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一样,经济学假定厂商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表现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为了达到目标,当厂商需要多种要素才能生产时,它必须确定每种要素的投入的最佳配比,它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假定厂商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生产要素的钱是一定的,它应该使购买每一种要素的最后一块钱所产生的边际产量相等。(类比消费者使购买不同商品的最后一块钱得到的相同的边际效益)
商业运营
生产要素
- 劳动力
- 土地
- 资金
- 企业家才能
厂商存在的目的就是获得经济利润,获取经济利润需要找到特定场合,找到这个场合需要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必须有敏锐的目光,必须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必须躲过各种陷阱,这是一种比劳动力、资金和土地更稀缺的资源。
厂商的收入
问:企业的总收益是如何分配的呢?
总收益的初次分配,即对生产有直接贡献的人进行的收入分割。
对生产有直接贡献的人:工人、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和企业家。
总收益分为4部分:
- 工资,属于劳动者。
- 利息,资本家得到的报酬。
- 地租,地主或者土地的所有者。
- 正常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工资、地租、利息以后的余额,归属于企业家。
如果企业总收益减掉了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就是经济利润,也叫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归企业家,经济利润归资本家所有,或者归股东所有。
超额利润是非常难以见到的,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有,比如垄断。
厂商的成本
问:经济成本的组成是什么呢?
经济成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 会计成本
- 企业自有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是利息。
企业可以用自由基金进行投资,也可以借出去赚取利息。 - 企业所有者的自由时间的机会成本。
- 其他,前三个成本加起来,可以近似看成厂商的机会成本。
厂商的利润
- 会计利润:厂商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会计成本。
- 收入是销售数量与平均销售价格的乘积
- 成本是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历史成本,包括工资、原材料、利息和税金等
- 经济利润:总收益与厂商经济成本(全部机会成本)的差。
因此,在会计学家看来,经济可以在多种场合出现,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利润却只在一种场合出现。
危机生产决策
决策分析依据
厂商一旦开始亏损,厂商不会马上停产,为什么?这里要从成本说起。
厂商总收益
厂商销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是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
经济学中,我们叫机会成本,厂商的总成本分为两部分:
- 固定成本 (联系规模经济)
和产量无关的成本,比如房屋的租金总是固定的。 - 可变成本
跟产量有关的成本,比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的成本,如果产量为零,这部分成本为零。
如果产量越多,平均每一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少,产品的单价就可以定的更低,厂商会希望生产越多产品越好。
如果产量越多,平均每一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可变成本越来越多,产品的单价就会越高,当厂商发现多生产一个商品时的收益与所花费的可变成本相同时,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厂商的生产决策
问:厂商如何应对亏损?
亏损受损的首先是企业家,因为他们最后拿到自己的正常利润。当总收益下降,首先要保证工资、利息和地租。如果亏损进一步加大,企业就要降低工资,解聘员工,甚至降低利息和地租。
- 厂商总收益 > 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时,继续生产,因为赚钱。
- 固定成本 > 厂商总收益 – 可变成本 > 0,继续生产,为了减少损失,起码生产的收入可以支付可变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
- 0 > 厂商总收益 – 可变成本,停产,亏钱。
注意,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是取得经济利润,让亏损减少的行为,也是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另外,有些成本,短期上是固定的,长期上却是可变的,比如租赁成本。
回到厂商的目的
问:生产到什么地步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当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产量是是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利润最大。
往期文章:
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获得过思考和启发,如果你想看到我制作更多用心的文章,欢迎通过订阅的方式关注我的频道,每一个关注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