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前提醒:
本篇文章较为硬核,是为了给读者一个通货膨胀完整的宏观逻辑视角。不过放心,专业的知识已经标记好相关的文章帮助大家理解,相信即使基础一般的读者只要耐心看完也能够理解。
引入
大家生活中,有一个东西,它存在却没有实体,你摸不着它也看不见,如果没有人跟你说你会觉得它离我很遥远,但它却每时每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的支出和我们的钱包。
它是继货币发明后对应出现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会导致不同的经济后果。

它是经济这头驴面前吊着的萝卜,绑的太近,驴吃饱了想打瞌睡,驴车半步不前;绑的太远,驴一路狂奔,上车的人有翻车的危险;有效地吊住萝卜,是刺激经济头驴前进发展最佳的兴奋剂——通货膨胀。
关键词
- 通货膨胀 (inflation):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通常用CPI的变动程度来衡量。
- 消费者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计算方法是选取固定的 “一篮子” 商品,加权计算购买她们所需要的花费。
-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demand-pull inflation):因为总需求过大造成的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ost-push inflation):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
- 惯性通货膨胀 (inertial infaltion):如果大家都认为价格要上涨,并且据此调整所有合同,通货膨胀就将真的发生,并且持续下去。
通货膨胀
定义
通货膨胀的严格定义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注意不是一些甚至很多商品价格上升,而是指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出现上涨,并且持续一段时间。
如何判断通货膨胀增长的快慢呢?
通过定义,我们知道通货膨胀表示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经济数据对商品价格的统计方法有多种,其中有一条专门针对生活百货价格变化追踪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怎么计算的?
它是由国家统计部门,中国国家统计局,选择若干「一般是几百个」城市居民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 「比如五粮液之于白酒,华为之于手机,猪肉之于肉类等等」,跟踪商品的价格变动,选取有代表性的家庭,跟踪其购买行为计算出来的。
影响
良性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认为3%以内的通货膨胀是可接受的,是良性的。温和的通货膨胀,可缓解资源供求缺失,让资源获得永续的利用。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资源约束越来越明显。比如城市的土地、水资源等,如果不允许涨价,这些资源会被过度使用,影响后代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通货膨胀的话,现在上海的房价10万就能买个两居室,不过上海依旧会是个小渔村。当代年轻人少奋斗几十年,虽然感觉少奋斗很好,不过谁愿意活在农村呢。
从经济学的基本角度供应关系来说,良性的通货膨胀通常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多于生产者的供应。这对经济是好消息,意味生产者还没有满足消费者,还可以生产更多,GDP可以再长。

企业面对供需价格曲线,价格越高,企业越希望能够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对自己为了赚钱,对国家增长GDP。
GD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等同 国家社会福利 的提升,这是为什么GDP越高,人民通常更富裕幸福。并且在区分 发达国家 和 发展中国家 时,人均GDP是一大判断标准。
可参考:国内生产总值:GDP,新冠疫情下的社会总需求分析,供给和需求

从借贷这个角度看,老百姓的余钱「即不能满足的需求」可以先存银行以后再消费,然后银行借贷给企业,企业用老百姓的余钱满足老百姓未被满足的需求,投在到增加老百姓福利的地方,增加福利同时得到回报并且返回利息给存钱到银行的老百姓,这可是个双赢的循环。
可参考:货币和银行
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是极端情况,如果政府做好应对手段,是不会出现的。
恶性通货膨胀对资本主义和借贷有害,对债务人有利。
按照定义,大量钞票进入市场,而商品总数固定,如此老百姓更多的钱才能购买到同样的商品。单论一张钞票,它能买到的商品变少了。
如果我是债务人,我原本还1块钱「对应1个商品」,可能现在我还1块钱「只对应0.5个商品」。
那么另外0.5个商品跑哪里去了呢?
跑到印钱的那一方——也就是政府那里了。
一方面,政府是社会最大的债务人,政府发行国债,借民众的钱来花。那么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得到的收益,就是隐蔽的税收。
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无中生有地印钱,疯狂印,就是明目张胆的向持有货币的人收税。

好比一瓶可乐,里面的糖浆是流通的商品,水是货币,可乐的糖浆和水是有一定配比的,只有这个配比调制出来的快乐大家才觉得好喝。你现在政府突然说配比不好,水要加一倍,你再去喝,这还是原来的肥宅快乐水吗?本质上它其实还是糖浆配水,但你觉得不好喝了,这就有损了民众的快乐。
通货膨胀的原因
最核心的原因:诺奖得主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必然是而且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
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 总需求变化
- 成本变化
-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化
总需求变化
总需求的变化是花钱的速度,总需求提升是人们想花钱了,而想花钱是因为手上有钱。
能买到的东西就这么多,10个男人10个女人大家只要不挑刚刚好,10个男人1个女人,那可能就是女王养成记,1个男人10个女人,场面太美,我不敢想,场面一度无法控制,换个200公斤大猛男都觉得无能为力。
根据谁有钱,家庭、企业、政府、海外的分别对应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行政支出和出口需求。
消费需求「家庭」
日常百货,最近发了奖金,终于可以买多几块肉尝一尝,饱餐一顿了,以前喝口汤,今天有肉咯。老婆恩惠了零花钱,不得出去和兄弟萌喝点小酒。
投资需求「企业」
企业对已有设备的改造升级和新工厂的投资。
企业发现,收入扣掉原材料、工资、地租、股息还剩下一部分,市场上有增长机会,赶紧把钱放进去,生产更多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不是还清现债务,况且现在是通货膨胀,欠钱是好事啊,使劲花。
但如果经济情况不好,人民花钱意愿低,企业可选择还清债务,或存银行,这种时候得先活下来,现金为王。
行政支出「政府」
政府是社会最大的消费者,它有收入,通过税收渠道获得,比如商品增值税、消费税,个人、企业所得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关税;来自国企的收入,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平安;买卖国有资源,比如煤炭、稀土资源;其他还有行政事业性收入,罚款收入等等。
政府得到这么多收入,除了坐着等下面的老百姓创造财富,自己也得卷起衣袖干事情,除了政府的日常行政费用外,对于国有资源,
需不需要购买新的设备增加采集效率?
需不需要雇佣更多的人进国有企业「创造就业」?
需不需要造多几个超大型的惠民项目?
多来几个三峡?多来几座港珠澳大桥?多开几条运河促进经济繁荣?
要说咱们国家什么最拿手,那我们拍拍胸脯,中国表示:
搞基建,我强项,我拿手!

三峡,高铁,电力系统,跨海大桥,是国家牵头来做的,要完成这些基础建设全社会需要生产足够的水泥,钢精,和各种建造基建的挖掘机,打地机,各种吊车,运沙船,载货船,大型交通工具,线缆,通信,能源供给。另外还有各种技术研究,是一笔大投入,一笔巨大的支出。
以前一穷二白的时候,可以说,政府是举全国之力,把一个领域一脚踹开的一点不夸张,特别是60年代国家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把原子弹、氢弹给搞成功,那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这对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时局稳定乃至现在都发挥着作用。
而政府的支出很大程度上短期内投入巨大,长期却对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
很多民营企业即使允许去建铁路,它们是不敢的,估计第一天开工以为会飞黄腾达,结果第一天由于工程量巨大,光是规划就已经飞黄吃沙,可能最终还没破土呢发现公司破产了,这一点不奇怪,不得不服国字当头老大哥的背景。
国外需求「出口」
现在有个足以载入史册的例子,中美贸易战,中美互相拉高对方的关税,直接影响双方的国外需求。

拿 iPhone 举例子,比如原本生产一部 iPhone Xs Max 成本价在中国是 3044 元,造出来运去美国卖 1099 美元「7636元」,放在国内卖 12799 元。这是真的贵,还有价格歧视,因为买iPhone 4S 割肾的少年们,你们的肾长好了吗?
美国一加征10%关税,成本从 3044 升到 3348 元。苹果一算不行,这样卖不赚钱,这让诺基亚听了得多恨,凭什么砸不了核桃却这么贵,是这年头做个精致的核桃比做榔头吃香?
那行,既然中国要 3348 元,我把厂房放到越南行不行,越南那边只需要 3150 元,比现在低,但也不至于亏那么多,是不是。
这等于把一部分GDP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相应的投资中国的国外需求就变少了,它们跑去越南花钱去了。
成本变化
前面讲过,一家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需要成本,成本有原材料、工资、地租、资本利润。作为商品,但凡投入增加了,企业如果要保持利润,就会提高价格。
如果仅仅一个水杯提升了1块钱,不至于引起大规模物价的提升,可是如果是基础商品价格升高,会影响一大片的企业,造成通货膨胀。
原材料
美国 70 80 年代石油危机,石油危机起因是因为战争导致的石油产量锐减,最终石油价格上升。

众所周知,石油有着“黑金”、“工业血脉”等美称。汽车、摩托车用的汽油,坦克、拖拉机用的柴油。汽油还可以用来做各种燃料油、乙烯、丙烯等化学用品,染料、漆、药物、清洁剂、塑料等日常用品也需要石油才能制作,还有一类溶剂汽油,用作干洗,从原料里提取食用油,从香料中提取香精,溶解胶料,清洗航空发动机或者仪表。
石油的价格只要一提,基本所有工业品价格会受到影响,即使是农业产品,在现代农业的管理下,仍然需要农用机械的收割机,打桩机,成本也会上升。所以,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上升。
造成的结果有多个可能,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各国都经历经济衰退,人们发现买不起日常用品,企业同样没足够的钱制造更多的产品,没人买 少人卖,形成恶性循环,经济衰退。
工资
说到工资,不得不说最低工资标准,标准的初衷是保证底层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只要有足够的人竞争同一个岗位,那么工资就有可能开到0,你只需管这个人的饭就没有问题。如果真是如此,那肯定是个吃不饱的时代。
资大于劳的时候,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是保护底层和人民的利益,一旦最低工资过高,资本有概率从 雇佣哪些人更便宜 变成 我还要不要雇人 的问题。
很矛盾,作为制定者,既要保证老百姓的利益,又要确保资本不被吓跑,这需要权衡。一旦权衡的好,社会经济形势大好欣欣向荣,一旦失去平衡,经济冷却衰败民不聊生。
地租和资本利得
地租和资本利得一般是不变的,要么一开始你就和房东敲定一个未来几年的合同,一次锁定未来地租,或者租房并和第三方做一个期权合同,如果未来租金升了,多出部分由第三方付,自己还是固定房租,这么做是为规避风险。
资本利得,得看资本家的意思,如果资本家不当人,对不起你很难受。但资本家钱投资给你也不是做慈善,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要么每年你给股息回报;要么每年让公司业绩正增长,尽管没有拿到股息回报,但让投资人感觉自己投资正确,施以精神幻术,让他们心甘情愿投入更多,这个操作巅峰非 民族之光 瑞 · 幸 莫属,多次魔幻操作和帽子戏法把华尔街众神的大裤衩子一拨三折带走,甚至华尔街众神光着屁股求 民族之光 瑞·幸 发1.8折优惠券,真正的 幻术 大师把你卖了你还帮人家数钱。
小结
无论哪种原因,只要公司成本上升,公司会提升产品价格,而提升操作,又反映在工资中。人们发现自己工资没变,物价涨了,纷纷要求涨工资,涨工资又需要提高商品价格,这就成了死循环。
长年如此,甚至会出现一种人们希望自己工资一直涨的错觉。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化
预期是对未来的猜测,因为前两年价格都涨5%,所以今年工资必须涨5%。一旦预期形成,价格会不断上涨。如果一年 GDP 达到5%以上还好,没达到呢?
未来没有国家 GDP 年增速 能达到7%,保持5%已经非常困难,要是再出现一个类似新冠疫情的天灾,懂王 川普·特曼 可能不止要钻进大炮飞向太阳,还得发射去M78星云找 奥特之父 寻求治国真理。
此预期变化不仅能放在经济上,还能用在写作里,大家认真想一想,如果大家觉得我这文章写得好,每天我能收到10个赞,维持一个星期,那我是不是对赞这件事情形成一个每天增加10个的预期?
如果有天,我发现我只有9个赞,我是不是备受打击,我竟没达到1天10个赞的日常任务,完了完了,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影响写作,大家每周便会少了些知识的快乐水;如果有天发现自己过去一个星期每天都增加了11个,我是不是双腿一瞪,喜极而泣,哭着想,劳资怎么这么叼,不对,我还可以更屌,是不是我会投入更多时间写更多欢乐的文章给大家呀?
所以,无论从 不给我点赞 和 给我点赞 的角度来看,都应该 给我点赞,多谢各位的点赞,我认为生而为人会为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事情做出你们的支持。当然我不是说不点赞不好,我只觉得点赞加分享是我的天使。
应对通货膨胀的方式
从核心出发,通货膨胀是一种生产和购买不对等的暂时现象,类比为可乐掺了水。 糖浆是生产的东西,水则是手中的货币。
那么政府如何应对的呢?
政府
压缩总需求
政府通过调整支出的财政政策,央行调控利率的货币政策,把可乐池中多余的水抽出来。
财政方面,政府减少自己的财政支出,减少总需求;货币方面,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增加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减少货币流通量。
所有的目的是让市场流动现金变少,或者政府主动减少花钱,或者央行让商业银行减少贷款,或者从人们手中收回现金。
可参考:财政、税收与财政政策、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货币和银行
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
按照经济学价格理论,变动的价格是平衡买方和卖方力量的表现,在股票市场,如果买家多股票价格抬升,卖方多股票价格降低。所以,工资代表劳动力「卖方」和资本「买方」博弈的结果,因为劳动力本身是作为商品买卖的。
政府能管制商品价格,来应对通货膨胀。如果市场里水太多,政府强行提高糖浆价格,部分水在高价面前放弃混合权。
除了工资,房价也是可控的,比如广州郊区房价是1w一平,买一个80平房子需要80w,番禺区提供了10套,刚好有10户人家表示买。可如果番禺区领导觉得,不行,房子太贵,调低价格,现在5q一平,原本80w房子现在只要40w,那大家可就疯了,有种政府帮忙付一半,这种便宜不占是不是嗦?
问题是,广州番禺区还是提供10套,但有至少20户人家想买,那么这10户到底给谁?
抽签?没抽到的人觉得不公平,因为你把买房的可能全部交给运气,那不是公平的筛选。
把房子给还没房子的人,你这是打5折的价钱,让那些之前80w全款买房富二代怎么觉得公平?
对经济的促进上,政府不打折,800w成交是可算进 GDP 的,这对广东省不是有很大帮助吗?这打半折变成400w拖慢GDP增长,是不是有些不妥?
所以,办法是暂时的,强制的管制会扰乱市场效率。
一般来说,物价的管制只在资金福利分配不均、不对等的情况,或者紧急调控时才做。
比如限房令。意思是糖浆和水严格比例 1:2,多出来的水靠边站,别来掺和,虽然造出好喝的可乐,但实际情况比例是 1:4,4比例的水要互相争夺决出2比例水得到与可乐的混合权。听起来就很魔幻很朋克,搞得虽然有好喝的可乐,但不是所有人都喝到,挣得面红耳赤还不一定有。
采用经济衰退的办法来控制不断上涨的价格
比较猛的办法,政府治理通货膨胀会避免经济衰退,这个办法是直接以毒攻毒,不得不说是一个野路子。
不过,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呈负相关,如果一个不小心没控好力道,通货膨胀下来,结果失业率抬升了。

通货膨胀和失业相比,哪个更严重?
失业!
失业是实打实地揍经济系统的根基,而通货膨胀却不一定,还可能带来正面效果。
政府多数时候不愿意用这样的极端手段处理通货膨胀,这种把可乐直接扔地上的策略没人喜欢,好像往庄稼里撒除草剂,药效太强,结果庄稼给打没了那真是暴风哭泣坟头蹦迪。
总结
恭喜,你明白了 通货膨胀的定义、判断方法、影响、详细多层次的出现原因和国家层面如何应对治理。
下一期,我们讲一讲 个人应该如何去应对通货膨胀的多种方式,以及从多个角度切入日常生活讲讲通货膨胀。
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分享,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