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因为个人原因需要学习英语以求过掉麻烦的TOEIC考试,开始了疯狂的学习英语的日子。期间不断收集学习英语的方法,这里我将总结一篇学习英语的安排作为接下来学习的指引篇目。
我在国内的知识平台《得到》收集软件里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学习规律,它们分别是:
- 学习时间要有间隔
- 使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同一个知识点
- 参加测试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掌握了某个知识点
-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连接
我将使用这些基本的原理,来对英语这门科目做些指导。
学习时间要有间隔
这个学习的规律来自于人脑的遗忘曲线

整个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回顾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回顾来记住同一内容里更多的部分。
基本道理知道后,需要注重操作层面,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提醒我们的工具,并且在提醒后我们可以快速的找到复习内容,这里我是使用了evernote,也叫印象笔记的软件里面的提醒功能来告诉自己今天何时需要看什么内容。

除了电子笔记之外,我还手写非常多的纸质小笔记来学习,这个方法借鉴了Quizlet网站的学习方法。
有空的话,我还会把纸质笔记转化为电子笔记,这个转化过程中再进行优化和重复记忆。
使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同一个知识点
做个比喻,如果我需要理解一个事物,比如一双运动鞋,我可以通过很多个方法去观察它。通过视觉,我可能看到一双非常漂亮的运动鞋,穿在街上肯定很吸引人的目光;通过触觉,我可以用手触摸,甚至穿起来走一走,来测试这双运动鞋的舒适感;通过改变鞋子所处的环境,比如在水泥地上它是什么穿着体验,塑胶场地是什么穿着体验,如果天气下雨了,鞋子会不会受影响,暴晒之下,鞋子的质量如何。
只有当你把所有能想到的测试的方法都测试了,我们才能说我们大致对鞋子有一个还算详尽的认识,但却远不止全面了解,事实上从数学的角度来讲没有什么是能够全面了解的事情。
放在英语也一样,听说读写,我们不应该只侧重一个,要多样组合来做:
- 听,我就是上youtube找一个英语音频不停的听,来联系听力,而且不要从来不重复的听各种内容,这样子违背了第一条学习原则。
- 说,我做的最少,但是也找过一些书籍来在房间读一读,对我个人而言效果最不理想。
- 读,这一条是我做的最多的,主要是通过工作的过程中,尽量查看英语的文档和网页来学习,还给自己买了一本英文版的简易插图语法书,待会分享链接给大家。
- 写,在做笔记和抄写各种英语语法规律的过程里,写下了很多的句子来做练习。
这块的主要困难在于,你需要找到很好的学习资料和能够帮助你学习英语的人来帮你。
- 博主就比较运气好,有幸遇到一个英语很好的室友,所以平时只要一有问题,可以马上得到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思路作为参考。
- 英语学习材料也多种多样,一般我们看到厚厚一本那样的英语语法书,博主是会直接倒胃口的,因为有些东西学的太细根本用不到,一般我们也不是专门学习英语的,所以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人如果过于纠结某处细节会把自己绕晕,严重者能把别人也绕晕。
- 博客,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专门教授英语的博客,里面会有对你有帮助的内容。
博主最近经常重复听的一个youtube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QE1I20pK0
其实你只要在youtube上搜索listen english stroy 或者 listen english everyday to improve 就能够找到大量的听力材料。
English for Everyone English Grammar Guide
这是博主买来学习英语语法的书,这本书出自英国著名的DK出版社,这本语法书相比较于其他语法书,附上了大量的插图帮助你理解语法内容,解释语法的英语解读非常简洁易懂。
另外,DK还有其他有意思的出版书籍,例如科普书籍、乐高、旅游等板块。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官网看一看,https://www.dk.com/uk/。
参加测试来确定自己是不是掌握了某个知识点
测试,这个太重要了,博主一度怀疑自己为什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蹶不振的英语,就是因为那时候开始就不再写英语作业,也是那时候开始英语考试能作弊就作弊,复习都省下来了。这也导致一个结果,理科一直都不错,可能其中给一个原因就是练习题做的比较多。
仔细分析一下,按照平衡的原则来看,如果每个人分配给学习的时间是一样多并且每个人的学习效率相同的话,你不做或少做文科作业,那自然做理科的作业的时间就会增加嘛,理科成绩上升带来的成绩提升又让你更愿意投入到理科学习里面,所以后面理盛文衰,即偏科,特别难处理。
虽然博主秉承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说学语言应该是要经常说的,不过,我学那么多几何高数什么的也并没有学以致用啊,真要讲“致用”,其实就是做高数的数学题去了,感觉这个逻辑有点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这么说学文科不仅可以做题提升,还能找外国人对话来提升,文科好像比理科更容易学的样子。
从错误中学习,测试的目的是知道你的知识盲区,也只有测试能够做到集中火力攻克特定课题,如果你知道自己不懂英语的条件式,你不可能在跟别人对话的时候总是往条件式上扯,自己写英语笔记也不会有很多脑洞写出不重复的句子,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练习想象力的方法。
综上所述,习题是前人的智慧,好的题目都是英语考点的精华,就连牛顿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的,你的英语也不能完全不看习题,自己发明英语语法和说法吧(博主经常会发明一些不是英语语法的语法,现在痛定思过)。
练习书推荐:
La Bible officielle du TOEIC® (conforme au nouveau test TOEIC 2018)
我想说,这本书实在是太有用了,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前1-356p是练习,囊括了TOEIC考试7种不同的题型,后359-623是两套考试题和详细地答案分析。
另外网上还配有5套考试试题。
还有不得不说,做题真的会让人提升的非常迅速,尽管做题给人带来很多痛苦。
设备支持,因为本书配有光碟,可能有人会需要cd机什么的,这里推荐一个便携光驱:
Lecteur CD/DVD Externe, Cocopa USB 3.0
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连接
连接,可以在不同的事物间找到相似的地方是非常厉害的能力,博主因为在法学习多年,法语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就尝试在法语和英语之间做一个对比学习,你会发现它们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也有自己独有的东西。法语和英语差别肯定比中文和英语的差别小,如果从中文联系到英语确实会很麻烦,很多句子结构和用法都会不一样。
相似点:
发展的动词,法语是développer, 英语是develop
能量的名词,法语是l’énergie, 英语是energy
关系的名词,法语是la relation, 英语是relation
不同点:
法语的名词是分阴阳性的,对于不同的名词,形容词会有相应的变化,而英语则不会有这些。
法语有一个专门描述过去状态的时态叫imparfait,而英语就没有。
法语是没有现在进行时的,而英语只要使用be+Ving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博主的情况是,法语成了我学习英语的参考,当我知道某个东西已经存在的时候,让我在找一个跟它类似的东西是很容易的,尤其当两种东西距离并不遥远的时候。
当我们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描述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很容易的记住它,这就好像博主以前一直觉得英语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当我想说的时候,我就把自己脑袋里面的想法做出加工,或者从中文走一遍,说出来的东西是很差的。
当我有了法语这个挂钩的时候,从法语到英语的途径就特别舒服,虽然有时候会碰到不同的连接阻碍,但总体来说,它让我对英语的认识提升了非常多。
不过你问我法语是怎么学的?
这个嘛…就是生活所迫,不说法语怎么去超市买东西,怎么听懂老师的课,怎么做到不挂理科。
第一门外语对我来说那是“硬”学来的。
2019.08.13
最新感受:
考完试,结果差了五分,让我很崩溃,感觉自己努力了1个月还是没考到想考的分数。不过下一次应该就能通过。
讲几条事实
- 虽然之前所有的内容讲的写的头头是道,让人看了就觉得这个人好像很屌,不过也保证不了绝对能够让大家一马平川的通过所有考试,快速解决语言问题。
- 如果想快速的学会语言,首先要有不抵触的态度,让潜意识接受语言,我后来就是上班的途中不断的放BBC Worldwide的电台节目声音,虽然我听不太明白,不过我一直在耳边放。
- 想让自己更快的想学会语言的一大动因是你发现你之后在工作生活中,或者说你想去工作生活的地方,都是说英语的,你要想拿更高的工资,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语言成了你最应该去做的事情,这种就是你不想也得想的程度,开始死磕一种语言。
- 当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后,你开始浏览当地的信息,用你的好奇心驱使你发现更多的未知内容,穿越语言的泡泡,你会发现你以前就在一个中文泡泡里生活,当你戳破它,外面有很多不同的事物。
- 当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后,你有更大的野心,说我想买卖东西,你可以跟更多的人接触沟通,来精进自己的语言水平。
往期文章:
如果你在我的文章里获得过思考和启发,如果你想看到我制作更多用心的文章,欢迎通过订阅的方式关注我的频道,每一个关注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那个世界投票,我们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