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堕落定律,来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过的话:
我效法古人任命官员,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没想到刚刚提拨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让他当官当久了,全部又奸又贪。我严格执法,绝不轻饶,结果,能善始善终干到底的人很少,身死家破的很多。
再解读这句话之前,有两个故事先讲给大家:
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对话门子
却说贾雨村刚上任,就碰到一桩杀人案,杀人者是当地名门望族子弟薛蟠,本来准备把犯人捉来,后与小吏于门后展开对话。
小吏告诉贾雨村,当地豪绅他惹不起,一旦触犯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
贾雨村反驳,只怕蒙皇上委任,不可徇私枉法。
小吏回,古人云,大丈夫遇时而动,趋吉避凶者君子也。按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自身难保,还要三思为妥。
短短几句话,就让贾雨村接受了人间大学教育,教会了他一肚子男盗女娼。
道同冤死番禺县,朱元璋办开国元勋朱亮祖
上面说了一个接受二次教育的,下面讲没接受教育的后果。
道同到番禺县上任当知县「当地最高行政首脑」。当地的土豪们横行霸道,被道同教育了一下后,他们拉来当地的军队和贵族在背后撑腰,而坐镇番禺的是永嘉侯朱亮祖,开国元勋,立过大功。
《明史》上说,朱亮祖骁勇善战而不知学,办事经常违法乱纪。而道同偏偏是一个执法甚严的清官,没有道理的事情,不管来头多大,坚决顶住不办。
道同和朱亮祖斗过几次,不得不说,道同敢面强权,可用也。道同多次捉了人,结果皆被朱亮祖夺走。道同气不过,就上奏朱元璋,朱亮祖之后恶人先告状,劾奏道同傲慢无礼。
朱元璋先看朱亮祖的奏折,便遣使去番禺杀道同。这时候道同的奏折也到了,朱元璋一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又遣使赦免道同。
两位使者同一天到达番禺,赦免的使者刚到,道同也刚被砍掉脑袋。
一般情况下,这事到这就完了,给道同安个适当的罪名,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是这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绝对的痛恨,第二年九月,朱元璋召高亮祖到京,将朱亮祖和他儿子一起活活用鞭子抽死,然后亲自为他写了墓志,以候礼下葬。
解读:
堕落,是从圣贤要求的标准看。如果换成新官适应社会和熟悉业务的角度,则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迅速进步的过程,一次社会的再教育。
为什么新官会不可避免地堕落呢?
个人影响力
朱元璋是提倡正直忠义的号令者,权力分配的源头,不过作为一个人,即使他治官再严厉,也终究有个极限。不像现在有互联网,点击下手指头,一条微信语音就出现在几百公里外县太爷的手机屏幕上。
以个人能够联络人数的极限,150这个数字来讲,在国家级、省部级官员这一层,朱元璋算的帐比较有说服力。而到了县处级、乡科级,底下的胥吏和衙役们更有说服力。
朱元璋很努力,但毕竟一个国家的人员任用,一个人不可能全抓,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一旦企业上了规模,便要尝试用其他方法做管理,出现了层级和划分,出现了放权和委任。
社会是个混合体,更像大染缸
不是每个人都是君子,讲明规则,正面刚。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中的奇是战争过程中对手明面看不到的。所以也不要指望每一个拥有权利的人都清廉。
贾雨村的妥协,不正说明读书十几年如一日,也怕没明日。
就算正直忠义,也可能做出违背法理之事。闯红灯的出租车,可能载着生命垂危的病人,那辆坐进宝马车的女孩,再正直善良,也没有胜过父母的法理。
道同和高亮祖,其实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道同遵守书上教授的圣贤之道;高亮祖,你住的地方都是我打下来的,给我点面子往后退一退,怎么就不行了?没有我,你现在可能还在什么地方挖牛粪,还当官,我呸!
观察形势,做对应形势的行动,做损失较小,收益较合理的行动,双方都没做到。道同陷进忠义道德,亮祖陷进皇亲国戚,道同头上站着亮祖,亮祖头上站着朱元璋。
新官上任是客场作战,本地豪绅是主场迎战
新官上任是客场作战,本地胥吏和衙役们是主场作战。小地方,人情比道义更重要,何况这份人情是有背后力量的,新官上任犹如单兵作战,持久战必输。
道同冤死,小官得到消息没有土豪多,小官发出去的消息还没有土豪快。即使上头收到两份消息,第一,上头需不需要顾及土豪背后大官的脸面,惩处大官即是朝廷对人员任用的打脸,第二,干掉这个大官需要朝廷付出的成本是多少?
朱元璋很明白,第二年把高亮祖召回京,在主场办了这个客场大王。而后为安抚皇亲国戚的恐慌情绪,亲自下葬这个被自己办掉的战友。
可是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如此憎恨之情,不仅杀了不少贪官,有时候也砍了好官的脑袋。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极其酷烈,大规模地砍头剥皮截肢剜膝盖,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也惩办了大量贪官污吏。血洗之下,洪武年间的官场乃是整个明朝最干净的官场。
其他想法
对官员如此,教育学生何尝不是,考试和学习告诉你只要努力就能够拥有更好的工作和人生,哪知道进了社会就要接受职场和人间大学的再教育。
犹如火炉中打得热火朝天,第一次教育,拿出来丢到冷烈的水中,只听滋滋滋的声音,再次教育,与之前红彤彤的形象完全相反,是一把冷冷的冷兵器的诞生。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相关的文章:
最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