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努力却没效果的你,一定是缺少「复盘总结」的能力

这些年,我从一个工科男转行做新媒体,从0到1努力过,教过学员,也带过团队。最终发现,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取得成绩也天差地别,为什么呢?

人的成长有三种途径,一种是从书本上学习,一种是从身边的人学习,另外一种尤其重要:是从自己身上学习。

很多人忽略了第三种,"从自己身上学习”,也就是深度的自我复盘。

做完一个项目做深度复盘;每日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公司复盘大会。这些都是不错的复盘。

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要多回顾、总结、复盘,与自己对话,自我剖析,从自己身上学习,这样我们进步一定是跨越式的。

最近我们部门组织了一场 “群发售” 活动,效果远没达到预期。类似的运营手段,去年我们做了数十场,就算用户已经疲倦了这种运营手段,但我们这几个月累计了数十万新用户,并且这次活动本着对用户最划算来策划的。

就以上情况,我的预判是,对于同事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活动结果至少是与之前持平。但,为什么越来越差?

运营同事被我数落了一顿,因为我实在不能理解,一个团队的技能为什么会倒退?

我深度复盘后发现:以前的活动没做到及时复盘,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甚至之前的优点也没有复用。

其实,很多运营技能大多数人都了解,并且可以落地,但为什么效果却云壤之别?

核心在于:没有把细节做到位,没有复盘过得与失,也没有把经验复用到下一次的活动中。

那应该怎么去做复盘呢?


1、记录与总结

每一次项目我都要求自己和同事做总结,总结的形式不限,但必须要去做。

复盘过程中要做到及时记录,尤其在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不足点,但这些不足点在脑海中容易一闪而过。把此刻脑海中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等到活动结束后,再整合起来。

每个成员都会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复盘,然后等到周会再集体复盘,思想碰撞,互相补充与完善,最后总结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复盘文档。

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去年的今天发生了什么,你还能记得吗?一般不会。甚至上周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忘记,这就是大脑的记忆特性,我们没办法改变。

我们要时刻抓住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但我们不用事事都记录,关键事情,着重记录就好。

除了记录,还要做到深度反思与总结,也就是分析事情背后的原因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说记录更像是流水账式的记叙文,那么反思与总结就像是有理有据的议论文。

不但要对当时发生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还需要认真剖析外部的环境、自己的心境以及事件背后的综合因素等。

当然,最好还能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也一并记录下来。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这件事情有哪些利弊,有哪些机会和风险,是短期利益还是长期价值,有没有和自己的目标相匹配。

很多事情不一定要做很多遍才行,核心是做个有心人,及时复盘,不断迭代,掌握核心技能即可。

就像我们公司的运营活动非常频繁,要把握好每次活动的机会,不断迭代自己的技能,而不是每次都是重复着相同的运营手段,效果却越来越差。对自己而言也是一样的,做着重复、枯燥、没技术含量的事情,一定是浪费时间。


2、回顾

很多同事出现的问题是,上次活动复盘也做了,但是,但是,在下一次活动中,不但没看之前的复盘文档,就连文档都找不到了。

我们做项目回顾,也常常能从复盘总结里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尤其在下一个项目中,如果不做项目回顾,请问之前做的项目复盘有何用?何必浪费时间呢!

项目回顾中,我们会发现过去用过的好办法现在早就忘记了。而我们过去遇到的问题,现在还会换一个马甲出现。

就像有句话说的:“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重复犯相同的错误,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

而项目回顾,能够帮助我们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下,更容易看清错误的根源,从而更好地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保证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进步。

3、复用

除了项目回顾,在操盘新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打开之前的复盘笔记,逐字阅读,然后再去规划和执行新活动。

就可以把过去项目的错误之处避免,同样,优秀之处复用在本次项目中。

这样你的项目才会一次比一次好,你的技能才不断迭代和进步。


4、写成文章,影响他人

把你的经验分享出来,这是一个行业高手的社会责任。

当一个项目,经历了以上流程和步骤,而且完整操盘了三次以上,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时候,你一定要写一篇文章,给更多同行和粉丝带来经验分享,这时候你的经验价值将会十倍放大。

你的经验一方面给其他小伙伴带来价值,另一方面也给自己提高了行业影响力。

而做运营最基本的能力就是把自己运营出去,难道不是吗?

加油?

作者:华一
链接:https://www.yinxiang.com/everhub/note/9f9b0346-ffd2-456c-9a86-459fc903659d
来源:印象识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