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司的系统讨论

上一篇主要讲失业的定义、各种失业的类型以及疫情下的失业,本来我说下一篇内容会从公司「个人,管理层,资本」这个机构来系统阐述失业,以及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写的过程中发现太长了,再细分一次,这篇我们讲公司这个系统,下一篇我们结合失业和公司篇来说明公司内部的失业。

如果没看过上一篇,失业「传送门」篇的朋友可以看完后去看一下,对之后文章的理解有帮助。

这是冷猫君的一次尝试,以下会是多方信息汇集后一个纯粹的个人思考,内容比较硬核,思维过程是对现实的简单化,仅作为参考,谨慎了解,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公司

公司是是指依法成立,以营利为目的,由股东投资形成的企业法人,从事生产、贸易或提供服务的组织。很多人都不知道法人是什么意思,我也是刚刚才弄明白,很好理解,自然人就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正常人,而法人里的法是一个动词,表示法律规定的一个人,它享有和自然人同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简而言之,比如一家公司去经贸合作,如果经贸合作的人发现,他找不到一个确定的谈话者,因为一家公司可能有几十个人在做事情,是一群人,如果出事了,找谁的麻烦去?谁又该承担责任?所以为了赋予公司生命,使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界提出了法人的概念,一家公司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确定法人代表,他是公司事务下主要的负责人。因此,当一家公司的法人是一件非常具有风险的事情,如果某一天你的朋友给你一份做法人的合同,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某联盟里面的瑞兹,做雷电法王,人家那是架奴雷电,你我可能纯粹就是吃饱了没事干想遭雷劈。

公司架构

公司的内部由三股力量组成,它们分别是「个人,管理者,资本」。

在一个公司系统内,资本给管理者和个人搭台,个人在管理者的指导下唱戏,想着如何让台下的观众看客大老爷们觉得这戏好看,不仅觉得现在好看,以后还想看。

资本

资本是支撑的作用,是资本让整场戏得以进行的基础,没有资本,就不会有管理层和个人的出场机会。他们的目标就是一个,判断某个地方适不适合搭台,这个戏台的盈利如何。没有哪个资本不想让自己更庞大,达到垄断地位,高枕无忧。

对于他们而言,管理层和个人是合作者,它们的竞争者是其他的资本,就好像地球人都明白地球是不会变大的,所以居住的大小不会变,但是人口会越来越多,所以大家都会买房,资本之间也是对已经验证有效的领域,疯狂搭台,希望提前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当一个资本达到了行业顶尖,它是会有持续不断的利润的,因为没有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服务模式出现的话,它越早进入越可能得到丰厚的利润。

判断要不要搭台,是对风险的判断能力,计算盈利是对利益的最大化。资本始终是少数,可能一个投资人,每天同时跟进10份商业项目,同时还有新的项目进入他的管理范围。所以必须很快地对项目的跟进回绝搁置与否做决断,如果不快速的筛选掉价值低的项目,有可能来自各个领域的项目书会堆满办公桌,对项目的跟进调查更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掘墓人,恨不得把人家祖坟给刨了。

做投资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单单就是看商业计划书,目录都能写两三页,平时连课本都懒得翻的人,还愿意看这么长的东西,如果商业计划书写得毫无尿点,都有可能准备当场烧掉。但是你还不能真的烧掉,牛逼的创业者都比较质朴,要是把他们漏掉怎么办,老大会杀了你的,还是得一页一页地翻,最后十份里面九份还是没看懂,还有一份勉强看懂个开头,懵懵。

个人

个人是执行层面,是对管理层决定的执行者,他们为管理层服务,是管理层的左膀右臂,他们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对管理层发现的问题,他们需要不可替代性,以消除个人风险。

什么叫不可替代性?一个总是做技术的人,认真做技术的人,可以做成那个领域的专家。就是当公司需要解决某个细分领域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就是找他求助,咨询意见和实行的可行性。

另外,不可替代性也有差别,我划分了一下。

第一种,行业级别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一个真的很牛很牛的行业大牛,他无论走到哪里,所有公司遇到某类问题,它们都得找他,那么这个就是行业级别的不可替代性。

第二种,公司级别的不可替代性,很多时候,一个岗位并不是说你随便一个人就能胜任的,有些是因为那个技术本身研究的人就少,公司恰好用到了,还有些则不然。举个例子,一个程序员,他在产品的研发之初就参与进去,但是他并不厉害,或者说他开发的东西其实就是一坨“屎”也不过分,但是开发了2年后,他要走,老板是不是应该高兴,才不是,老板会发现这个2年的产品只有他才能懂怎么回事,让其他人来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这种人也是一种人才,我愿称为“自产自销”型的人才。

最后一种,个人级别的不可替代性,也可以说是人格魅力,这种比较少,但不是没有。比如,我以前看直播那阵子,有个斗鱼一姐,房间号67373的网红,做直播前是个建筑师,后来经济不好被炒掉了开始了直播之路,她的直播风格以聊天、唱歌和游戏为主,并迅速爆红,从14年秋天播到了18年秋天,因为某些原因被封杀掉了。《时尚先生Esquire》,2017年7月刊,评价她为“孤独时代的宠儿”,爆红的非典型女主播,因为当时女主播的直播风格大都是卖肉卖脸,简单说就是怎么让观众高兴怎么来,很多时候就是一个隔着屏幕的人型布娃娃,满足观众们各种各样的大胆的需求。然后关键来了,被封杀之后,在四周年纪念日2018年9月11号的时候,有324.5万粉丝给一个无人的直播间疯狂刷礼物,即使刷的礼物主播并拿不到,直播的礼物金额仍达到了22万,3天后,斗鱼把刷礼物的功能关闭掉,粉丝就送鱼丸「一种免费的道具礼物」。如果说上面两种不可替代性是可习得的,那么这种则是最彰显独特性的,是你怎么都模仿不来的类型,顶多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如果你不是她,你就没有她的影响力。再说几个,比如能毁你三观的虎牙主播药水哥,逻辑严密疯狂玩梗的up主半佛仙人半佛SB等等等等。

不过与管理者不同的,个人专家解决的是已经知道的存在并且有解决方案的可验证的问题,是一个问题从有到无的过程,而管理层则是一个问题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的上司怎么没事总给自己找事找麻烦,哎,还真说对了,他们的工作就在于此。

管理层

管理层是军师,是谋略和指挥的那个人,他们被赋予了相当大的权利的同时也背上巨大的责任。我们平时说的CEO就是个给资本打工的,虽然CEO被冠名了首席执行官,其实就是一个首席包工头,只是CEO是公司整个打工集团的最好将领,而资本才是背后的皇帝。资本可以像地主家的儿子屁事不懂,但是将领绝对是血战沙场的勇士。

管理层之所有叫管理层,自然就是他们管理的东西很多,从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的《How Business Works》书中,把一家企业按部分从大到小分为市场营销、配送、研发、生产、人力资源和财政6大部分,当然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负责人,而CEO就是要使用各种方法,从这六个部分汇集上来的数据找问题,评估公司真实的运营状态,以及公司发展需要什么地方的提升,有时甚至亲自去线下查证。当然可能有人会想一个人照顾6个部分的东西实在是分身乏术,亲力亲为所有事情是不可能,但是CEO能够任命人去管理,而他管理那些管理6个部分的人,这就涉及看人的问题了,这个又是业务能力之外的能力。

所以,归根结底,能做到管理的人必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们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判断公司的潜在风险,他们具有发掘需求的能力,能够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长点。

公司的发展

生存:模式的探索

每一家初创公司出现,都是一件非常冒险的决定,稍不注意就会送命。一般来说,你需要有非常有前景的商业设想,说明清楚你的挣钱逻辑,才有可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实际上这个仅仅是你自己的设想,它能不能确实的实现,你甚至都没法确保会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bug级问题,它仅仅证明你看的这个方向很好,有可能值得做一做。

其次在生存模式的探索中,一定要有支持公司发展的足够动力,一群懂得解决问题的人,人不在多在精,一方面人员越少越好管理利于沟通,另一方面人多嘴杂,可能分散公司专注的焦点。而且这里的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往往是之前没有的方案,或者整个需求要求非常特殊,这群人必须搭建一套新的流程和体系去解决现在目前的需求,甚至考虑到以后的长远需求。

盈利:模式的复制

如果很幸运,你带领这一帮手下,成功找到一种赚钱的新模式,那么你们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复制,为什么复制呢?因为当下你们探索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可谓是遍地黄金,如果你们一个团队挖不过来,后知后觉者就会跑过来跟你分一杯羹,所以在还没有发现之前,一定要疯狂的招人,他们也不用思考怎么更好的解决问题,你们就按照这里的一套既定流程,去市场上疯狂搜罗就够了,这将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决策,因为这符合了资本的立场,让管理层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让员工有工资拿。

当人员扩张过多时,业务量变多,团队变多,项目产品增多,为了效率,管理层也会相应的纳入新的管理者。

矛盾

资本和个人

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的钱,最后成为大富翁,他们都痛恨资本对自己劳动力的剥削,为自己拿着微薄的工资愤不平,认为资本是万恶之源。但是可笑的是,当一个人真的晋升为资本虽然可能性很低非常低,却不再骂资本的不人道,而是笑手下个个都是冤大头,原来这么好剥削。

这里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对剩余价值的讨论,参杂上个人解释。

资本家购买各种资本,把它们混合到一起,产生化学作用,从而得到比资本本身更高的回报,资本里面有不变的部分,生产原材料,机器,土地,而另一部分资本则是人力资本,是工人阶级。而资本家让工人劳作,给予合同上报酬后的部分,剩下多出来的则是工人产出但资本家所得和想要的部分,也就是剩余价值。

那么这部分价值当然越高越好啦,是不是?所以资本家会利用各种手段去延长工作时间长,比如国内的996制度,甚至还有007「0点到0点7天」的说法。这其实也可说是资本家之间的战争,员工说到底只是手下面的一颗棋子,除非你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在资本竞争越激烈的地方,人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就越糟糕。这也多少说明,为什么欧洲工作特别适合养老,但是养老的代价就是失去竞争力,欧洲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完全的落后于中美大国。另一种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科技手段提高员工的个人效率,比如使用更好的办公软件,提供培训,增加员工个人能力,这是更加长久的办法,却没有延长工时来那么直接。

「这里有点政治不正确」不过也别看到坏的一面,在竞争激烈的地方占据一席之地,可比你温水煮青蛙的一片荷叶一口井水靠谱。如果你是那种不太自律类型的人的话,还是让外部环境把你锻炼的足够强大或者说让外部环境培养你努力的习惯会让你终身收益。当然了,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你,如果有感觉到冒犯的那我实在是对不起各位。

总之,矛盾在于,资本想要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个人想要拿到自己那部分工资就完事了,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管理者和资本

管理层对资本是非常重要的合作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好比一个研发团队50多个人,实际人数比例却是1人研发总监,3个研发经理,程序员50个人。从淘宝官网来看,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职员工总数为117,600人。而管理团队,即高级管理层,只有14个人,如果我们猜测还有中级管理人,以及初级管理人,14*10*15*50=105,000人,也就是说14人每人管10人,这140人每人管理15人,然后2100名管理人员管理剩下的102,900人,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二。所以造成管理层工资特别高的情况,因为本身就比较稀缺,但凡有管理人卸任的情况下,他都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因为竞争资本会过来挖人,原来的资本会想办法留人。

管理者的权力和地位是资本给的,资本也可以随时收回去,毕竟你下面有那么多人等着上来,所以管理层需要出各种业绩以保障自身的权力和地位,更进一步希望通过出色的业绩得到跻身资本之列的机会。可是资本始终是少数人才能进入的圈子,所以资本不会轻易的给管理层这种机会,并且要提防管理层权力过大功高震主取代资本的风险。而资本最希望看到的是俯首称臣乖乖听话的管理层。

总之,矛盾在于,管理者从个人层面提拔上来,他们即出身于底层,但都不愿哪天回到底层,想成为资本,但是又被资本拒之门外。

管理者和个人

作为管理者。第一,管理者也和资本一样需要有信得过的得力助手,需要找到强的人,并且能够留住这些强的人为自己做事请。第二点就是团队,因为往往牛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你如何让一群牛人在一起互相协作,能够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而不会有内讧和矛盾并发。

作为个人。当一个人是一个牛人能够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工资自然不会低。有两点,第一,当下做的工作和他想做的工作是否符合?第二,如果第一点不符合,是否能够上升为管理层,做自己想做的方向的工作?

其实管理者和个人应该站在一起去面对资本的,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说到底这就是个资本和与员工的战争,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是公司下面闹的矛盾满天飞呢?

资本才是一个背后的大boss,管理层很多决定都是按照资本走的,管理层也是个工具人,甚至很多时候得出来给资本背个黑锅擦个屁股,而底下的员工对财富和权利的渴望让他们只要面对资本有意抛出橄榄枝,他们轻易地就地屈服,甚至一句话就做牛做马。一个管理者坚持正确的决定,但是限于法律条文和地位,只能屈服,如果碰到强硬的管理者,资本只要稍微煽动群众搞些事情幺蛾子,就能让管理者垮台。

另外老板也不是一定要当人,你以为管理层不贪吗,他要不贪他能坐上今天这个位置,管理层也同样会被资本的抛出的橄榄枝所屈从,他为了满足资本的需要,那还不使劲地帮助资本压榨员工,你以为自己能抗的住屎一样的工作,老板屎都给你打出来。哪天出了事情,资本方面两手一摊,都是这个急功近利的CEO干的,然后CEO迫于压力卸任,紧接着管理层引来了新的傀儡CEO,简直比立白洗衣粉还立白。

在资本的世界里,个人往往力量不大,但是如果能成为集体,那是有力量的;但是能做组织的人,可以被资本提拔为管理者,如果不接受提拔,资本则会孤立他,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其他人会排斥他。

好了,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各位朋友们喜欢和受用的话,欢迎转发分享这篇文章,国外可以关注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国内可看微信公众号「不点语书」,我会每星期推出一篇精心准备的好内容给大家哦。

往期文章


这里是不点语书,一块「思考」的自留地。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e4ba8ce7bbb4e7a081.jpg

 


欢迎大家关顾我的Facebook主页「Y Life Book」以及我的公众微信号「不点语书」,我们下期见。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