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木心

第十七讲    魏晋文学 更多的人,把”事”当做”艺术”来赞赏——这不可惜。这样的人,一非艺术家,二非批评家,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好事家 。 至于那句话,”与其创造二流的美,不如创造一流的丑”,是老实人心里别扭了,迸了一句闷声闷气的俏皮话。 艺术才能自是天赋,创造美,又是天赋中的天赋。 第十九讲    陶渊明及其他 顿悟一定要有渐悟的基础。诸位顿悟能力高,离开和我的见面、谈话,就平下去了,还未达到”自立”,卓然自成一家,不建立体系而体系性很强。 为什么? 渐悟过程远远不够。如此,顿悟的,渐渐就会顿迷,渐悟的,也会渐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讲课、听课,是渐悟的功夫,渐悟的进程。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渐悟。 顿悟可以写下来,渐悟无法写下来。心里一亮一暗,一冷一热,都可以,也应该写下来。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戏曲(一) p351 莎士比亚的作品,无为。剧中也有好人坏人,但他关心怎么个好法,怎么个坏法,所以他伟大。人性,近看是看不清的,远看才能看清。人间百态,莎士比亚退得很开。退得最开的,是上帝。莎士比亚,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莎士比亚为什么退得开,退得远? 因为他有他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所有伟大人物,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哲理的底盘。艺术品是他公开的一部分,另外更大的部分,他不公开。不公开的部分与公开的部分,比例愈大,作品的深度愈大。 第二十九讲 p362 -> 千里盗盒,难度极高,姿态优美。杀对手太容易了,要你防不胜防,只好求和,豪侠之豪,就豪在没有还价。 p364 -> 风雪夜,听我说书者五六人,阴雨,七八人,风和日丽,十人,我读,众人听,都高兴,别无他想。——施耐庵作的一篇序 p366 -> 向未来看是胸襟宽阔,向古代看也是胸襟宽阔。如能做到,是一种感知丰富、进退自如的境界——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人,无非是借助过去和未来支撑的。 第三十讲 p379 -> 日本对中国文化是一种误解。但这一误解,误解出自己的风格,误解得好。 第三十一讲 p384 -> 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或办法,应该看作一种反讽。你和政治恶魔周旋,你要知己知彼。你讲实际,我比你更实际。你同恶人打交道,要恶过他的头。 p387 -> 哦,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灭我就毁灭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持住我的舵。 世上最大的事,是一个人知道什么才是他自己的。 p390 -> 现代的知识爆炸,炸死了人性。故尼采当时就责怪启蒙运动,理性扼杀了人性。 p391 -> 其实真正伟大的作品,没有什么好评论的,评论不过是喝彩。 p394 -> 人世真没意思,因为真没意思,艺术才有意思。 p395 …

《文学回忆录》-木心 Read More »